
一些中小型精细化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气味比较大,大部分也上了治理设施,但实际厂区的气味还是差意。原因是什么,怎么监管?
一:企业的废气治理设施问题,问题有几类:
设计不合理
设计处理量不够,小马拉大车。
选择的处理工艺不合理,能耗大等等
2. 建设质量不过关
工艺水平低、自动化水平低
设备选材底下,无法长期运行
3. 运营有问题
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不高,不会运营
出于利益问题,不想运营(耗能)
设计和建设问题叠加,无力运营
从监管方面考虑,现有的的解决办法就是在其治理设施末端安装在线监控系统,监测其污染因子是否达标排放,治理设备运营的主要参数是否异常。有组织排污口不监控往往成为集中口,更易造成远距离污染扩散。





有机废气通常烧、易、有毒,不溶于水,可溶于,处理难度较大。目前,在有机废气处理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是有机废气活性炭吸附处理法、催化燃烧处理法、光催化氧化处理法、酸碱中和法(洗涤喷雾法),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和许多不同的原理和方法。
等离子体处理技术:采用双介质阻挡放电产生等离子体,产生的等离子体密度是其他技术的1500倍,对工业恶臭、恶臭、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处理。该技术节能、环保、应用范围广,几乎所有化工生产环节产生的异味都能得到治理,并对具有良好的分解效果。
工业废水中有许多有机物质,含有十几种、几十种,甚至上百种有机物质的废水也是能经常遇到的,如果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质一一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既耗时间,又耗药品。那么能不能只使用一个污染指标来表示废水中所有的有机物质及其它们的数量呢?
环境科学工作者经过研究发现,所有的有机物质都有这两个共性:一是它们至少都由碳氢组成;二是绝大多数的有机物质能够化学氧化或被微生物氧化,它们的碳和氢分别与氧形成无毒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废水中的有机物质不论是在化学氧化过程中还是在生物氧化过程中都要消耗氧,废水中的有机物质愈多,则消耗的氧也愈多,二者之间是呈正比例关系的。于是环境科学工作者们将废水用化学药剂氧化时所消耗的氧量称为化学需氧量,即COD;而将废水用微生物氧化所消耗的氧量称为生物需氧量,即BOD。由于COD和BOD能够综合性地反映废水中所有有机物质的数量,且分析比较简单,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废水分析和环境工程上。
实际上,COD并不是单单表示水中的有机物质的,它还能表示水中具有还原性质的无机物质,如:硫化物、亚铁离子、亚硫酸钠,甚至氯根离子等。譬如讲,如果铁炭池出水中的亚铁离子在中和池中没能完全被去除掉的话,则生化处理出水中由于有亚铁离子的存在,出水COD可能会超标。
下一条:没有了